内在匮乏与自我治疗

内在匮乏(inner scarcity)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感到的不满足、不安全和缺乏感。这种感觉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包括童年时期的经历、长期的批评或忽视、不稳定的家庭环境、过度竞争的社会压力等。自尊就像缺乏营养、发育不良的小树苗。
当然,社会文化因素也有可能导致内在匮乏,如果社会过度期望孩子达到优秀水平,对于一般水平者过度贬低,可能让很多人感到自己不够好,学校教育长期如此,一部分人就产生了匮乏感。

内在匮乏的人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特点:

自我价值感不足(很难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对赞美的不适(即使收到赞美,也可能感到不舒服或不相信)
恐惧失败(可能会避免挑战和机会,或者在面对挑战时过度焦虑)
难以享受生活(很难放松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总是担心美好不持久)
寻求外部认可(过度依赖外界确认自己价值)
常常羡慕他人(总是和他人比较,只看到他人优点,看不到自己的亮点)

婴儿第一次学习走路,第一次离开母亲的保护,去探索世界,都是验证自己能力,发展自己的技能,需要给自己打气。如果这时,能够得到妈妈的观看、鼓励和欣赏,那么孩子会更能够积累勇气,积累心力,做出更多创造性的发展。这种自我学习成长的过程,也是孩子健康自尊心塑造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中受到干扰,甚至负面情绪的打击,则可能导致自尊心不足。

希腊神话“俄狄浦斯情结”描述的就是孩子童年因为种种原因和父母关系问题,导致孩子成年以后内心长期受困于童年的阴影,并最终转化成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匮乏感常常是由于童年时期缺少家庭的爱的滋养,要破解这种“内在匮乏”,自卑者可以尝试改变自我认知,承认平凡,接受平凡,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常常主动自我关爱,一旦获得成绩(不论大小),都积极肯定自我,加强自尊自爱意识。在逐步建立自我自爱意识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主动表达情感需求,积极主动建立优质伴侣关系,学会爱自己爱他人,不寄希望外加给予正反馈,主动创造正反馈,做情感分享者,而不是情感消耗者。

建立两性感情过程中,可以定期内省,感恩生活,感恩伴侣为自己提供的一切,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最终接受自己的过去和自己达成和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人犯错是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能力不足的标志;任何事物都有不足之处,事物的瑕疵让其记录故事,变得更加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