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被劫持的私生活》
肉唐僧《被劫持的私生活》
看知乎上讨论说“肉唐僧”经常和人互联网骂架,骂的贼狠的那种…
然后他的微博被封号了。
算是性情中人吧,哈哈哈。
初读《被劫持的私生活》以为会比较松散,然而实际阅读下来干货还是蛮多的,作者对于主流学术界的文章、书籍阅读量应该很高,水平很高,整本书所写的内容也蛮有意思的,对于俺这种小白来说真是受益匪浅。
简短的记录一下阅读心得,由于书写仓促,思路较为混乱,有诸多不恰当之处还望读者海涵。如果您认为本文有冒犯之处,请通知我删除本文。
最后,有兴趣进一步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自行阅读原著《被劫持的私生活》肉唐僧。
关于人类私生活的起源
在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人类产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母系社会,基于母系氏族具有显著可确认的亲子关系,所以同一个母亲诞生的小孩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容易为古人共识认可的。在母系社会,小孩的直接负责人是舅舅,正是基于舅舅和孩子母亲之间的血缘关系传递而来,这个在现代很多地方也能够找到相同的说法。
母系氏族的发展过程中,通常是一大群男性和女性群居。这一时期,男人作为第二性接受女人的统治,类似于蚁群/蜂群的状态,女性作为繁育孩子的核心,群体以女性作为系带居住在一起。在这一时期,男性的工作像是蚁群/蜂群中的雄性,主打一个遗传物质提供,以及对外战斗,男性的生命就是为了这两件事服务的。这一部分的分析说明和恩哥斯的著作《私有制、家庭……》中的说法基本相同。
这一时期群居生活是混乱的,随着进化发展,氏族中的男性成年后会去寻找其他氏族,完成基因的交换,加入别的氏族。这种生活状态和非洲大草原上的狮群的繁衍策略有一定相似之处。
女性统治人类历史的时间超长,在这一期间,关于繁衍的活动是豪放自由的,现代人看了可能会大跌眼镜。
父系社会形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获得的食物逐渐变多,氏族也逐渐变大,某些勇士、智者逐渐脱离生产,出现了智者/巫师/祭祀。这种情况下,男人和女人的位置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族长、部落首领、酋长具有较强的武力(通常是男性),不再满足于母系氏族的混乱繁衍策略,开始要求专属的“塔铺”。这些专属的“塔铺”形成了现代对偶制的雏形,其他男性虽然无法像首领一样活得专属的“塔铺”,但智人的脑袋使得其他男人逐渐发展处自己的求偶策略。也就是进化心理学所说的,酋长要求占据所有的女性,其他男性学会使用砖头、偷袭,社群相互博弈达到平衡。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男人逐渐掌握了更多资源(由于身体素质的差异,男人占有劳动成果比例逐渐增加),逐渐的形成了对偶制的社会文化。酋长为了不挨板砖,也乐于妥协,于是对偶制逐渐成为主流。
欧洲中世纪的婚姻制度
欧洲的文化基础和亚洲的文化基础完全不同,有必要把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历史拉出来鞭一下。欧洲的婚姻完全是恩哥斯著作中所说的人依附于财务的婚姻制度,结婚对象并不是爱情对象,疯狂的骑士可以为了情人(爱情)把自己当场作死。但对于结婚的对象,以及欧洲持续长久的封建历史,婚姻完全是为了确定的财产继承,这也是恩哥斯著作中极力批判的。估计这也是恩哥斯一辈子不婚,专心搞事业的原因,毕竟一个完美的男人不需要那种虚假的婚姻。顺便帮好兄弟马某某背了很多锅,哈哈哈,竞争马某某是混世魔王嘛。
中世纪黑暗的欧洲,婚姻制度和欧洲的文化属性高度匹配,一方面相信宗教有罪论,一方面又疯狂的作死,光明正大的作。贵族在城堡里面开银趴,传教士在田野间串门,和农妇嗨翻天,只有可怜的农奴在田间劳作。当然,优势就是欧洲动荡冲击都比较小,隔壁村换了山头,并不影响本村贵族继续嗨。这种混沌文化充分发挥了欧洲混血优势,符合杂交优势理论。
古代封建制度的中国婚姻制度
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讲述的封建时代的中国婚姻制度,父权制是那么的强力,以至于所有人都被禁锢在其中,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被大红色的权力压制。张艺谋在电影中通过颂莲的角色呈现了物质匮乏的年代,各方姨太太相互争斗,颂莲逐渐黑化加入红色的故事。《未麻的部屋》的作品同样的讲述了类似的偶像网红逐渐被红色吞噬吸收融合的故事。
封建时代的婚姻制度属于封建制度的末端分枝,个体之间形成婚姻关系更多是服务于家族运作的婚姻。就像《白鹿原》中的家族制度一样,如果个体追逐独立的爱情,必然受到家族的排挤,被边缘化。因此,封建时代婚姻制度不能单看男女双方各自的爱情喜好,受制于物质条件,被传承记录下来的群体都是主流的封建包办的婚姻关系。
另一个典型的故事则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所经历的爱情故事,其中既有儿童时期少男少女之间的无忧嬉戏,也有主仆之间的从属关系,还有家族发展起伏导致的个人境遇巨变。按照黑格尔哲学思想,存在决定意识,任何个体都无法超越所处的境遇,如果无法突破客观限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变,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虽然遥远的东方和欧洲中世纪相隔万里,但受制于当时的物质资源限制,两个地方的婚姻制度有着巨大的相似之处。欧洲贵族在锁定婚姻关系以后,形成城堡内部的聚会狂欢;东方世界则形成服务于统一制的封建制度的末端家族体系。两者对于爱情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压抑,也致使大量古典爱情故事涌现,但就其本质而言都难以逃脱物质资源对于社会文化的无形影响。
母系氏族
到泸沽湖旅游的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纳西族的走婚制度,属于典型的母系氏族,女人成年后并不远嫁到丈夫家族,而是直接与喜欢的小伙子直接谈恋爱沟通,最后诞生的孩子跟随母亲的家族抚养成长。
母系氏族的优势在于整个家族跟随母亲的亲属生活,基于母亲和孩子之间肉眼可见的紧密联系形成团体。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年轻的男性或年轻的女性,都可以基于自己的爱情喜好选择对象,而不必过多的受制于其他因素的限制。这种情况下,女孩和男孩的求偶策略会显著不同于父系社会的婚姻制度,首先由于生育的孩子跟随母系氏族生活,孩子的生物学父亲和孩子的联系非常弱。男性求偶策略更接近鸟类(如孔雀)的求偶策略,对于抚养亲子的投资更少,更侧重于妆点自己,如同孔雀开屏一般,在女孩面前呈现最好的自己,进而获得女孩的青睐。
女孩的求偶策略也是对等的,由于需要由女性家族投入亲代的抚养,所以女孩对于是否生育孩子的考虑会更为慎重,毕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一方面,要像母孔雀一样选择最优秀的公孔雀,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是否能够通过在求偶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受制于男性和女性身体机能的差异,女性家族中成年男性(孩子的舅舅)显然会为母系氏族带来更多的资源产出,那么舅舅对于这种亲代投入的意见就会被放大。如果要避免舅舅对于亲代投入资源的意见过度放大,就只能放任舅舅保持更低的资源生产效率,以上只是理论分析,不能代表实际情况,具体当地婚姻制度实际情况还需要结合田野调查去分析判断。
到泸沽湖旅游的人会自然的带入当地人女性氏族自由爱情期望,对于当地人自由爱情十分羡慕。但也应注意到,这种自由爱情伴随的是亲子投资关系变化,以及氏族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的。
解放人类
肉唐僧的《被劫持的私生活》以欢快、严谨的文笔,介绍了人类婚姻制度的发展历史和不同地区的婚姻关系,整体价值度很高,值得普通人阅读学习。无论未来爱情、婚姻会怎么发展,都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去考虑,不能简单的按照片面理解去考虑问题,只有采用科学严谨的哲学思辨去看待这些问题,才能得出最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的指导思想,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私生活不仅仅是男人的私生活,还是女人的私生活,孩子的私生活,此三者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任何忽略的其中一方或两方的见解都难以成立,无法持续。在中世纪的欧洲、古代的封建制度下的中国、泸沽湖畔的纳西族、太平洋岛国原始人、非洲黑人部落的婚姻制度,都有其存在特定环境因素限制,如果忽视了环境因素,那么分析判断结果必然南辕北辙,相去甚远。